不是,左衽服饰不等同于寿衣
其一,从古汉字字源学角度来说,文字起初并无严格左衽、右衽界限区别。商周时期甲骨文与金文的“衣”字,衣襟相互叠压,向左或向右两种字体交互使用并没有确定方向,而左衽的结构的字形比右衽还多。
其二,从考古角度来看,据各地出土的汉画像石与画像砖,中原地区的官吏、妇人、神仙等也普遍存在左衽的情况,左衽与右衽一定时期内同时存在于日常生活中。例如,出土于河南洛阳金村韩墓的玉雕战国舞女,交领、衣襟开合方向左右各一;山西侯马出土的东周男女人物陶范,都身穿左衽服装,腰束绅带,这些都是左衽服饰存在于生活的有力代表。
其三,图像资料角度来看,崔溥的《漂海录》里明确记载了1488年时明代服饰的“左”“右”情况。崔溥本是非常恪守儒家伦理的人,对于左右衽极为敏感,在他的记载中也可推断出,“左”“右”其实并不具备全国统一性的,也许只是一时一地的服装习俗。而在现行服装中也有左右交叠存在的部分也更说明了这一点。


- 相关评论
- 我要评论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