施华洛只是人们衍生的一个词汇,真正的词汇应该是施华洛世奇(Swarovski)。 施华洛世奇成立于1895年,由丹尼尔・施华洛世奇于奥地利始创,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水晶制造商,每年为时装、首饰及水晶灯等工业提供大量优质的切割水晶石。时至今日,施华洛世奇集团全球雇员共有一万四千二百余人,在世界各地有超过四百间施华洛世奇水晶轩,其中香港便有近二十间,去年,该集团的营业额高达十六亿一千万欧元,业绩为全球同业之冠。 自本世纪初,施华洛世奇的仿水晶石已经在世界各地被认定为优质、璀璨夺目和高度精确的化身,奠定了施华洛世奇成功的基础。施华洛世奇的魅力源自材料的品质和采用的制造方法。至于独特制法的详细情况,则不会向外人透露。施华洛世奇仿水晶的闪耀光芒之所以名闻于世,完全是由于他们的纯净、独特切割以及刻面的编排和数目。 小镇瓦腾斯(Wattens)是施华洛世奇水晶在全世界仅有的两间工厂所在地。就像可口可乐守护着配方“X”那样,施华洛世奇公司至今仍保持着家族经营方式,把水晶制作工艺作为商业秘密代代相传,至今他们仍然独揽多个与水晶切割有关的专利。 这一切必须归功于施华洛世奇的创始人丹尼尔・施华洛世奇(Daniel Swarovski)那超越时代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。丹尼尔1862年诞生于波西米亚伊斯山一个小村庄(现在捷克(Czech )境内),那里一直就是传统的水晶玻璃加工区,但基本是手工作业。作为一个水晶切割小作坊的继承人,丹尼尔从小跟随父亲学习宝石打磨,用于装饰胸针、发针、发梳等饰物。21岁那年,丹尼尔去维也纳(Vienna )参观了在那里举行的第一届电气博览会。西门子和爱迪生的技术革命给了丹尼尔灵感,他决心发明一台自动水晶切割机。9年后,经过日夜不停的埋头实验,他的第一台可完美切割水晶的自动切割机问世。它的制品能非常巧妙地被打磨成数十个切面,对光线有极好的折射能力,使整个水晶制品看起来耀眼夺目。 为保证自己发明的技术和机器不被同行窃取,丹尼尔一方面申请了专利,另一方面不惜背井离乡来到奥地利的瓦腾斯。这里地处阿尔卑斯山(The Alps )腹地,流经的因河带来了丰富的水力资源,可以为水晶切割机提供动力。而且比起波西米亚来,瓦腾斯离当时最大的水晶消费地、时尚之都巴黎(Paris )更近。1895年,丹尼尔与弗朗茨・魏斯、阿曼德・考斯曼两个合伙人一道正式建立了施华洛世奇公司。 现阶段.国内也有数家获得授权使用施华洛世奇水晶来制造吊灯的厂家.如东莞宝辉灯饰.中山开元灯饰等。丹尼尔・施华洛世奇于1956年过世,享年94岁,他身后留下了一个极其庞大的家族。目前,施华洛世奇家族的成员已超过150人,其中有28人在公司内从事高级管理工作,并由6人构成公司的最高决策和管理层。 2002年,公司已经全面完成了第四、第五代成员之间的权力交接。但这些生力军无论是在地理分布上,还是管理理念上都产生了分歧。他们中有的是美国国籍,有的还是奥地利国籍。目前公司的行政管理工作集中在三位第五代家族成员的身上:科恩(Cohen),39岁,施华洛世奇的北美分公司负责人;娜佳(Nadja),35岁,国际交流部负责人;马可斯(Markus),31岁,品牌管理负责人。虽然他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,但彼此却更适合以竞争对手相称。他们的分歧集中在如何为施华洛世奇的品牌重新定位――是把水晶产品塑造成高档的奢侈品,还是大众都可以接受的普通工艺品? 曾在美国求学、毕业后在香港负责销售和分销工作的娜佳提倡前者。她发现施华洛世奇品牌在欧洲和美国市场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:在欧洲和亚洲,施华洛世奇水晶被视为雅致的礼品;而在美国,人们成批购买的是动物造型的水晶摆设。当人们听到娜佳的姓氏后最典型的反应竟然是:“施华洛世奇,你是说那些动物吗?”这令娜佳很受挫折:“我欣赏动物造型水晶,但不想等同于它们。” 娜佳开始着手重新定位并提升施华洛世奇的品牌形象,她的第一个举动是于1998年在纽约开设了第一家施华洛世奇创意服务中心,作为水晶产品的展览厅,聘请时尚顾问来指导瓦腾斯那些水晶切割工匠们。当年,施华洛世奇的北美销售从140万美元剧增到1300万美元。1999年以来,已经有6间中心先后在伦敦、迪拜、巴黎、米兰、新德里和圣保罗开设。她与欧洲的时尚设计大师合作推出了价值3000美元的水晶项链或者镶满了碎水晶的手袋来迎合奢侈品市场,新产品在米兰、纽约这些时尚之都风靡一时。
施华洛水晶现在是人造水晶中的牌子货了.也就是说施华洛是个牌子,他的招牌是人造水晶.
- 相关评论
- 我要评论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