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小学生的领带怎么打图解视频
1、把领带平放在桌上,接缝面朝上;
2、将领带较宽的边反转成环状,再将较窄的边也转成环状,两个环间距约20厘米
3、拿起领带窄边环开始绕圈,绕两圈。
4、然后塞到领带宽边的大环里面
5、将领带细的这头塞进这两个圈里面
二、小学生领带的打法步骤
手上拿的道具多样,如气球、玩具、花朵等。这些道具既可以用作小朋友们游戏的工具,也可以作为作品展示的装饰品。另外,在一些学校或社区举办的活动中,小朋友还可以手持国旗、领带等符号,表达对祖国和家庭的热爱和尊重。总的来说,手上拿的道具是丰富多彩的,能够为小朋友带来更多的乐趣和回忆。
三、小学生的领带怎么打蝴蝶结
一、操作步骤:
1、先稍微抓出蝴蝶结耳朵的长度,打个结(左下右上),注意左边要留比较长;
2、将左边的缎带在结的上方依图示绕出耳朵,注意顺序为右圈-->左圈-->右圈;
3、将右边的缎带从上方绕过;
4、跟打单蝴蝶结的方法一样,绕一个圈并抓出一个耳朵穿过;
5、将2个后面的耳朵同时往两边拉就可以拉紧,在慢慢调整耳朵的大小。
6、拉紧后完成。
二、领带打法:
1、平结,右手握住宽的一端(后面称大端),左手握住窄的一端(后面称小端),大端在前,小端在后,交叉叠放,将大端绕到小端之后,继续将大端在正面从右手边翻到左手边,成环,把大端翻到领带结之下,并从领口位置翻出,再将大端插入先前形成的环中,系紧,一个平结领带就这么完成啦。
2、温莎结,大端在左,小端在右,大端在前,小端在后,呈交叉状,大端由内侧向上翻折,从领口三角区域抽出,继续将大端翻向左边,即大端绕小端旋转一圈,大端由内侧向右边翻折,右边同左边一样,绕小端旋转一圈,整理好骨架,拉紧,从正面向左翻折,成环,最后将大端从中区域内侧翻折出来,拉紧,就完成了。可以说温莎结是常见的几种打法中较为复杂的一种,适用于商务、政治等特定场合。
四、小学生领带怎么打开
之所以要打领带,主要因为领带常能体现出佩带者的年龄、职业、气质、文化修养和经济能力等等,它同其它服饰一样是人类独有的文化特征。
领带的来历
领带始于罗马帝国时代。那时,士兵们脖子上戴着一种类似围巾和领带的东西。直到1668年,领带在法国才开始变为今天这种样式,并发展成男子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,不过,那时候的领带在脖子上要绕两圈,两端随便地耷拉着。而领带下面还有三或四个花结的波形绦带。
1692年,在比利时的斯腾哥尔克的城郊,英军偷袭了法国兵营。慌乱之中,法军军官无暇按照礼节系扎领带,只是顺手往脖子上一绕。最后结果,法军击溃了英军。于是贵族时装中又增加了斯腾哥尔克式领带。
进入18世纪后,领带交了厄运,取而代之的是白洋纱“脖套”(它折三下,两端传过系在后面的假发上的黑花结)。但从1750年起,这种男子服装的装饰就被淘汰了。这时“浪漫”式领带出现了:这是一种方形白洋纱,它先对角折,然后再折几下在胸前打结。领带的系法十分讲究,被誉为真正的艺术。
1795年到1799年在法国又兴起了新的领带浪潮。人们系起白色和黑色的领带,甚至在盥洗时也系着马德拉斯布领带。领结比以前系得更紧了。
19世纪的领带高高地遮掩了脖子。后来出现了“硬胸”式领带,是用大头针别着的。它由各种料子制成,如绸缎、天鹅绒等。黑色的和五颜六色的领带都时兴起来了。到70年代,首次推出了自结花结领带。第二帝国时代(1852—1870年)素有领带的发明时代之称。本世纪20年代出现了领带夹子,30年代出现了编结领带;但最主要的变化是领带的大众化,它已成为各种年龄、各行各业的男子服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
五、小学生领带怎么打?
看你的孩子几岁?一般来说前面要打到肚脐眼下面3寸分档,后面要打到腰下2寸分档。在分片处,重叠挑针5针,以避免分档时的松口。重叠挑的针织上下针,以避免卷边。
1,先用三根针圆着织。起头针数按针的粗细,毛线的粗细先试着织三行,搞清楚一寸是几针。然后量孩子的腰围尺寸是多少,换算好后,再起针。若穿松紧带,打3寸平针后缝边,开始加针。若不穿松紧带,打上下针2寸后可开始加针。
2,每织6圈在前后中间处分别加2针,一圈共加4针。加到臀围的针数。
3,比着孩子的身长,织到从腰部到下2寸时,开始单片织,这是屁股的分档处。
4,再织一寸后,又要开始分前面的开档处。
5,用针分别织两个裤腿长3-4寸后,再分别用三根针圆着织好腿的下面。注意每5行收两针,到离脚踝处,开始打上下针2寸,收口,完毕。


- 相关评论
- 我要评论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