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六国时期的服饰有哪些

2022-08-27 08:01 点击:199 编辑:崔榕

南朝服式以襦裙为主,妇女尤其以着裙为正统,不穿裙而露裤的人,被看做是没礼貌的行为。
  当时女子头上包白纶巾(是一种配有青丝带的头巾,传说在三国时诸葛亮平时戴此头巾),衣袖长而且窄并加以缕雕花纹。跳舞者穿长衫,并在身上披挂很长的带子,头上束纨巾。南朝服式还有“袍”和“衫”,衫在晋时已是必着衣的一种。“裘”在此时极为珍贵,以貂裘为最。是少年喜爱的衣物,浮薄少年更喜爱有色之“襦”、“帔”、“鹤氅”,这些都是此时普及的衣装。
  南朝服式基本上继承魏晋,由于战乱和国度的频繁更替,反映在着装方面也有变化。江南衣式比北方短小,但当时却流行戴小帽穿大衣的风气,有时将一只袖分成两只,一条裙截成两裙,有的款式大领大带,有的衣窄袖小,有的裙长曳地,有的衣长蔽脚。 南朝的朝服仍是玄衣。服饰用料有规定,三品官以下的不得穿用杂色绮做的衣服,六品官以下者只能穿七彩绮,不可使用罗绡。南朝的艺术品与服饰风格一脉相承,许多出土的陶俑形象,向我们展示了细腰圆脸型的女子,面目神情十分娟秀,尤其出自江南的俑塑特点更突出,这与服饰的拖地长裙和宽衣披带均十分协调一致。
  北朝的服式,官宦正式场合穿着朱色单衣,便服和军服以为主。穿红色袍就佩带金带,穿小袖长身袍则用金玉带。平民妇女以襦袄为常服,这与南朝并无两样。北朝时期着装衣料中绫锦最为华贵。南北朝的卷草花纹是在汉代的云纹图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。敦煌造井(单独适合纹样)、三角形花(适合纹样)和条状花(二方连续)、飞天、云纹等动态形象巧妙地结合起来,既古朴、秀丽,又含蓄柔和。当时的毛织毯、麻布和丝绸都是盛行的产品。

.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的来历和特色是什么?

汉服,是夏商周时期直到明朝末期的华夏民族服饰的总集合,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,到汉朝已完善并普及。三千年来其基本特征没有大的改变。 汉服主要特点是交领、右衽,不用扣而用绳带系结,显得洒脱飘逸。

魏晋男子服装的三种境界

    魏晋南北朝服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,有两种形式:一为汉族服式,承袭秦汉遗制;一为少数民族服饰,袭北方习俗。汉族男子的服饰,主要有衫。衫和袍在样式上有明显的区别,照汉代习俗,凡称为袍的,袖端应当收敛,并装有祛口。而衫子却不需施祛,袖口宽敞。衫由于不受衣祛等部约束,魏晋服装日趋宽博,成为风俗,并一直影响到南北朝服饰,上自王公名士,下及黎庶百姓,都以宽衫大袖,褒衣博带为尚。


    魏晋南北朝服饰 由于战争频繁,魏晋时期的武士胄甲,在原来基础上有很大发展。比较典型的有筒袖铠、两裆铠及明光铠等。筒袖铠一般都用鱼鳞纹甲片或龟背纹甲片,前后连属,肩装筒袖。头戴兜鍪,顶上多饰有长缨,两侧都有护耳。两裆铠服制与两裆衫比较接近,材料以金属为主,也有兽皮制作的。


     魏晋南北朝笼冠大袖衫 魏晋时期的男子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,直到南朝时期,这种衫子仍为各阶层男子所爱好,成为一时的风尚。

东西汉、唐、宋、明四个朝代的汉服和礼仪,到底哪个是华夏文明或者说中华文明的正统? 原因和标准时什么?

经过考究(文献资料记载、出土文物如墓道壁画、实物),汉代的服装无论是质地还是款式都已经是非常讲究了,文字、语言、礼仪等等也已登峰造极,达到历史上的高峰期。而后期的唐、宋、明时期,包括服装、汉学在内的中原文化,与汉文化都是一脉相承的,最多是在汉代基础上略有创新罢了,与东汉相近的盛唐时期,服装、文化等甚至直接沿袭的东汉,经过专家对几个历史朝代的对比,汉服汉学等礼仪传承更早,更具代表性。这就是推崇汉服、汉学的原因。
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相关评论
我要评论
点击我更换图片
下一篇:古装发型简单绑扎方法
上一篇:冬天的汉服是什么感觉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