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问那位知道古代有没描写男性带饰品的词?

2022-09-06 05:15 点击:188 编辑:江美

衣冠不整
冠在古代就是男性带的帽子,古代男子都带冠、巾、帽,还要看地位。
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。

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,以笄固定。男子常常戴冠、巾、帽等,形制多样。
古汉服的鞋也是很讲究的,在传统绘画和戏曲中体现出来的履与其它民族的有很大不同,有的有很厚的鞋底、鞋头往往有翘起的的装饰。鞋头向上翘起也是为了避免人踩到衣服上,跌倒。

佩剑也是古汉服的一部分,士人着正式服装往往有佩剑。

为什么汉族不穿汉服和不梳旗头?

满洲人强行推行剃发易服,致使汉服传统断裂,再加上近代西方文明的冲击和影响,汉服渐渐淡出了日常服饰,但是作为一种延续了两千年的传统,汉服更多的是代表传统文化和历史文明,始终是埋藏在汉族人心中的一个情结,所以现在很多人都在积极研究汉服,喜欢汉服的人也很多啊。
再说旗头,最初的旗头真心不好看,跟汉族女性千变万化的发髻发式比,简直就是原始森林出来的,好在当时剃发易服的范围不包括女性,汉族美女没必要舍弃熊掌去吃糟糠啊,当然不梳旗头了。你现在看的清宫戏里面的旗头,是清中晚期吸收汉族发型文化以后慢慢改良出来的,才顺眼一点了。况且满洲人的旗头旗装当时还是有民族限制的,汉族跟他们的习俗本来都不同,更没必要非要效仿了,你不允许我这样打扮,我还不稀罕呢。

中国汉服与日本和服相比哪个更有文化底蕴?

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显然的:不仅汉服更有文化底蕴,而且甚至可以说两者有云泥之别。中国汉服可谓奇服旷世,意蕴隽永。日本和服,远没有那么深奥。

我们知道,“华夏”是中国的代名词。“华夏”什么意思?按照《尚书》的解释:“冕服采章曰华,大国曰夏”。也就是说“华”就具有服装的含义。根据对考古出土文物的分析,中国冠服制度在商代已基本形成,在周代已趋于完善。据《周礼·春官·司服》记载:“司服掌王之吉凶衣服,辨其名物,与其用事。”

阴阳五行说认为,黄帝是土德,崇尚黄色。夏朝是木德,崇尚青色。商朝是金德,“今气胜木,色尚白。”周文王当朝,“火气胜金,色尚赤。”秦继周统一天下,属水德,因此崇尚黑色为尊贵之色。于是,举国上下,黑衣流行。之后,每个朝代建立,“改正朔,易服色”,成为惯例。直到辛亥革命以后,历时两千多年的服饰制才寿终正寝。

汉服颜色是身份象征。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仕宦数十载,一生多坎坷,所穿衣服的颜色也是随官职升降,忽而青绿,忽而金紫。每有变化,他必赋诗。当校书郎时,赋诗曰:“青衫不改去年身”。当忠州刺史,赋诗增友:“假著绯袍君莫笑,恩深始得向忠州。”后来因得罪权贵,被贬为尚书郎,又赋诗赠好友:“笑我青袍故,饶君茜授殷。”后来升任秘书监,又赋诗,曰“紫袍新秘监,白首旧书生。” 。有人开玩笑说,白居易诗记品服,几乎相当于一部唐代《与服志》。

中国汉服样式是审美观的显示。秦汉的袍服,魏晋的裲裆,唐代的半臂、宋朝的大袖,满清的马褂。不同时代的审美观,集中体现于服衫。例如,魏晋时期的女性以“罗襦金薄厕,云鬓花钗句”为美,宋朝的妇女以“青衫罩体香罗碧,薄罗衫子薄罗裙”为美。之后,中山装、青年装、列宁装,“不爱红装爱武装”。等等,中国的服装样式,可谓与时俱进。

那么,“和服”呢?日本古代最原始的衣服,女性穿“贯头衣”:布上挖个洞,从头上套下,带子系住垂在两腋的布。男性穿“横幅”:将布围在身上、露出右肩。三国时“吴服”传入日本。 17世纪即江户时代后,“吴服”改称“和服”,以和“洋服”区别。其样式形成后,几乎没有什么变化。
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相关评论
我要评论
点击我更换图片
下一篇:如何梳古装头?
上一篇:为什么有人说“明制汉服是行走的人民币”?明制汉服到底有何不同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