满文军09年因吸毒被封杀,当时国家对演艺人员的管理,总体来说还不是非常规范,让许多有恶习或污点的演艺人员,能钻空子重新回归舞台继续演出,所以满文军夲想风头过去,以他在演艺圈的资源也应该能够复出,但他万万没想到,近几年因演艺人员吸毒,偷税、滥情等等大量曝光,使国家对演艺行业的整治力度不断加大,让满文军复出的希彻底破灭。
所以他夲想能忍出重新演艺的机会,看形势希望完全破灭,努力改变并谨小慎微近十年,心中积蓄的苦辣暴发,才有如此的怨言,但公众人物不能和一般群众划等号,言行端正之时让你名利尽收,守不住底线被封杀也是自食恶果。
满文军是在为自己犯下的错开脱!他并不是在为陈羽凡说话,是在为他自己!因为满文军吸毒,已经被封杀了!无法再登台,也无法再继续自己的演唱道路,所以他急切的想使自己逃脱封杀,继续出来唱歌挣钱!人不怕犯错,但是有些错是不能犯的!吸毒是在挑战社会的底线!因为吸毒造成多少家庭支离破碎,是造成社会秩序不稳定的很大的因素!国家对吸毒的打击一直不遗余力!这也符合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!毒品一日不除,禁毒一日不息!
韦昌辉杀掉杨秀清后,为何还要大开杀戒?
我是萨沙,我来回答。
政治打击有一个原则,就是可能不要下死手,但一定要除恶务尽,斩草除根,不能让政敌有死灰复燃的机会。
因为政治上,政敌只要有一点机会,就很有可能起死回生,反败为胜。
以天京事变为例,其实是杨秀清试图做真皇帝失败的过程。
严格来说,太平天国的第一领袖,一直都是杨秀清,而不是洪秀全。
在紫荆山传教的是冯云山,但将拜上帝教推广开并且有效组织起来的,就是杨秀清。
洪秀全属于精神领袖,大部分时间根本不在紫荆山。
而冯云山是外来传教的,杨秀清才是本地传教的骨干,将亲戚萧朝贵等人也拉入伙。
1847年末,冯云山被捕,洪秀全在广东束手无策。
官府要把拜上帝教定为谋反,这是诛九族之罪。
在众人心涣散,面临瓦解的危机,杨秀清利用广西山区所迷信的降童巫术,首次假托“天父”(耶和华)下凡,彻底扭转局面。
拜上帝会不但没有瓦解,反而比原来凝聚力强了百倍。
后来杨秀清略施小计,靠行贿就将冯云山救出。
从此以后,拜上帝教得到实权就掌握在杨秀清手中。
这绝对不是什么升官发财的事情,而是非常恐怖的职务,稍有不慎自己就是死,而且亲友也要满门抄斩。
所以,洪秀全在占领永安州以后,杨秀清为东王、九千岁,仅次于天王。
但洪秀全其实没权,只是娶了一堆妻妾玩女人消遣而已。
这边,杨秀清继续发挥,不但领带太平军从几千人规模发展到10万,还进行了跨越半个中国的长征,到达了南京。
在南京,杨秀清已经成为实际的领袖,只是表面上还给洪秀全一些面子:太平天国一切号令都出自杨秀清,“刑赏生杀,伪官升迁降调,皆专决之”,天王洪秀全唯“画诺而己”。 所有奏章必须经杨秀清盖印,才能传达给洪秀全。 杨秀清还取得“立而不跪”的特殊待遇,在太平天国之中己无须向任何人跪拜,从而形成了他独揽大权的局面。
杨秀清之所以被杀,部署也被杀死,主要是轻敌了。
在杨秀清嚣张跋扈的时候,洪秀全从大举考虑,一再忍让。毕竟洪秀全军政能力不如杨秀清,而当时清军就在南京城下,人才难得,不能不用。
所以,杨秀清经常伪装成上帝对洪秀全谩骂羞辱,后者都忍了。
甚至杨秀清从洪秀全府中强行要走女人,洪也忍了。
但是,杨秀清逐步想要彻底做一号人物,不想再留洪秀全这个名义上的宗教领袖,就让洪忍无可忍。
杨秀清要求也做万岁,而不是九千岁,还要自己儿子也继承万岁。
洪秀全无法拒绝,只能勉强同意。
但自古以来,万岁只有一个人,换句话说杨秀清摆明了要把洪秀全彻底挤垮。
而杨秀清手段毒辣,以天父名义处死天官正丞相曾水源、东府吏部尚书李寿春、仆射黄仕珍等人,将燕王秦日纲等多人罚为奴,杖责北王韦昌辉,并曾将洪秀全之兄洪仁达关入东牢。
一旦洪秀全没有天王的护身符,说不定也被杨秀清弄死。
这种时候,洪秀全就联络还掌握兵权的亲信韦昌辉,消灭杨秀清。
因太平天国就是杨秀清开拓的,他的部署众多,把持着军政大权。
韦昌辉得到洪秀全命令以后,率领数千军队杀死了杨秀清满门,随后又大肆屠杀杨秀清部署,杀了文武将士万余人。
有人说,这是韦昌辉自己滥杀。
试问,韦昌辉和杨秀清并没有大的冤仇,他只是执行命令,何苦杀这么多人?对他自己有什么好处?
其实,韦昌辉完全是执行洪秀全的命令,斩草除根而已。
洪秀全明白,杨秀清部下对他忠心耿耿,而且能人很多,一旦造反就能拉走太平天国大部分力量,不如彻底将骨干都杀死,以绝后患。
没想到,这两人滥杀杨秀清部署,尤其是从金田起义就打天下的广西老兵,引起了整个太平军的普遍愤怒。
比如石达开在家属被韦昌辉杀死后,直接起兵反叛。
这种时候,洪秀全决定让韦昌辉背黑锅,杀了他平息不满。
但韦昌辉也不愿意做冤大头,主动出兵围攻天王府,但被击败杀死。
随后,韦昌辉被切成碎片,在南京城各地示众,首级送至石达开处。
天京事变的危害是巨大的,让天平天国堡垒从内部攻破。
此举导致石达开等人率领部队脱离太平军,而且军民人心惶惶,不愿意再拼命。
洪秀全没有杨秀清的军政能力,无法控制大局,随后太平军基本连战连败,直到灭亡。
天父杀天兄,终归一场空,打起包裹回家去,还是当长工。
韦昌辉之所以要在诛杀杨秀清后扩大屠杀规模,并非仅仅只是韦昌辉个人复仇。这个祸根,早在永安建制时,就已经埋下。
太平天国的诸王都是实授王永安建制时,洪秀全一口气封了五个王。这五个王,都是实授王。他们都可以开府,都有自己的官僚系统、私人军队。
历史上,唐朝的秦王李世民。在玄武门之变前,天策府的将领们和秦王说,你要么采取行动,要么放我们回家。因为他们知道,如果秦王被太子击败,他们都很可能被杀。
如果李世民在权利斗争中被谋害,天策府的这些将领会不会考虑被秦王报仇?
因为,这些府将、府兵,一旦老大失败,他们都极有可能会遭到牵连。像魏征这种依然被忠用的,都可以成为千古佳话了!
显然,成为千古佳话的概率是很低的。
韦昌辉后来敢带3000部队攻打天王府,而这3000人也居然听令而行,可见,这些府兵,忠诚的是北王这样的主子,而不是天王。
因此,在杀害杨秀清之后,继续除掉一些东王死党,并非仅仅“因为私人恩怨”。
从这个角度来看,“天京事变”几乎是必然会发生的。即使这些王格局大一些,也会在形势更好的时候进入内讧模式。
相比之下,在同时代清朝发生的辛酉政变中,慈禧等人夺权过程中,仅仅只诛杀了3人,其他人或流放,或不追究。这就是因为,大清的王爷,都是虚职,他们手下的人,都是大清的臣子,而非某王府的臣子。因此,在雷霆手段完成夺权后,可以“余皆不问”。
但对手是“实授王”时,胜利方恐怕就很难这么从容了。即使英明大气如秦王李世民,也长时间受到“太子余党”的困扰。
只要翻开历史书,我们就会发现,几乎所有的“实授王”都会酿成祸害。
汉朝的韩信、英布;清朝的三藩,这些拥有实际权利(或较高威望)的王,无一有好下场。即使是同姓王,也都常常是动乱的源点,如汉“七国之乱”、晋“八王之乱”、明“靖难之役”等等。
古往今来,拥有实权的异姓王,多没有善终。他们几乎不可能与天子长期保持互信。
从这个角度看,即使天王、东王、北王等人拥有更大的格局、更高的素养,太平天国诸王的内讧,也几乎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。
东王府的规模巨大由于天王长期不理朝政,东王府几乎成了事实上的权力中心。
《贼情汇纂》详细记载了东王府的人员规模。其中,有几个关键信息:东王府,自己就设立了六部。(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),掌管事务。这些人员中,职同检点的141人;职同指挥2人;职同将军3414人!
换而言之,如果韦昌辉本着“斩草除根”的心态来杀人,东王府下面光将军以上就有3557人!牵连下去的下级军官、士兵,难以估算。
被血腥屠杀的,几乎是当时太平天国的中枢系统,此后太平天国纵然依然有名将,但再无当初的“规整”了。
当时韦昌辉总共带入天京的也就3000人,人数还不如东王府的将军多!东王余党要是为东王报仇,韦昌辉被杀个100次都有可能!
这,大约就是韦昌辉心急火燎大屠杀的原因。
本应可控的局面,演变成血腥屠杀可是,即便如此,这场大屠杀也本应可以避免。或者说,本应规模小很多!
在杀害东王府两天后,天王下诏(也有说是伪诏)5000名最精锐的东王余党前往礼堂观北王、燕王受刑。这5000多人都依照规定放下武器而去。
可见,此时天王是完全有能力,有威望控制局面,从容处置“东王余党”的。
所谓“树倒猕猴散”,在这些“东王余党”中,真正愿意死心塌地为东王复仇的绝对是少数。
即使是杨辅清,后来在得到妥善对待后,也能忠心耿耿,为太平天国拼到底。何况他人呢?
而韦昌辉,当时总共带来3000多人,洪秀全如果有心制止,是绝对有能力制止的!
而洪秀全在整个过程中几乎毫无作为,任由韦昌辉扩大屠杀范围,如果不是昏庸至极,就是有意为之了!
洪秀全本应有能力早早制止,妥善处理,而不是事前不制止,事后甩锅。
不管是昏庸至极还是有意为之,洪秀全的事业,也在这场不断扩大的屠杀中走向了没落。
杨韦之间的私人恩怨,应不是大屠杀的关键至于杨秀清过去对韦昌辉的侮辱、责罚,我认为应不是大屠杀的关键。
杨秀清给韦昌辉的私人恩怨,韦昌辉所恨者,应该也就是杨秀清,再扩大一点,事变第一天的“血洗东王府”应该就已经完成“雪耻”了。
而后来扩大的大屠杀,我认为主要是源自韦昌辉对“复仇”的恐惧。
正因为天王的无所作为(或有意为之),韦昌辉才在恐惧的驱使下不断扩大屠杀范围。
因此,我认为,韦昌辉在杀害杨秀清后的大屠杀,源自太平天国天生的制度缺陷,而天王在这次事件中的态度,则是推动这场大屠杀的关键。


- 相关评论
- 我要评论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