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羽绒服是否保暖主要从哪些指标入手
一般来说羽绒服的充绒量越高,羽绒服就会越保暖,一般充绒量180-250g,适合日常生活中穿,适合气温-20°至-5°之间;而酷寒级别气温-30°至-15°之间,羽绒服一般充绒量200-300g;其次就是极限级别气温在-50°至-20°之间,适合南、北极,攀登雪山等特殊极限用途的,充绒量在300g以上,生活中可以根据自己穿着需要进行选择。
二、羽绒服保暖指数多少最好
防寒等级分为普通防寒、高原防寒和极冷防寒。
一、普通防寒服,普通防寒服是在一般寒区设计的,日常的防寒保温例如棉衣羽绒服就是普通防寒服。
二、高原防寒服,高原防寒服以普通防寒服为基础,是为高原寒区设计的,高原环境风大且空气稀薄,防寒服的设计就要考虑在有效保暖的前提下如何解决负重。
三、极冷防寒服。极冷防寒服以普通防寒服为基础,是为高寒区设计的,要能忍耐-50℃的严寒、强调防风、防寒、透气,要成保暖的同时又能使皮肤水份散出。为达到极寒条件下的防寒水平可以考虑增大防寒絮层的厚度。
三、羽绒服保暖指数多少好
好的,羽绒服是冬天的必备服装,穿着轻盈,色彩丰富,保暖性非常棒。150克到200克的羽绒服是厚款。
羽绒服按照灌装的羽绒克数来区分是薄款还是厚款。一般成人的羽绒服在100克以下为薄款,120克为中厚款,150克到200多克为厚款。厚款羽绒服保暖性强,中老年人选择得比较多。年轻人身体素质好,大多数选择薄款,薄款穿着漂亮些。
四、羽绒服保暖指标
羽绒服质检标准主要包括以下这些项目:含绒量、蓬松度、耗氧指数、清洁度和异味等级。
1、含绒量:对于含绒量,国家标准做了最低下限——羽绒服含绒量不得低于50%。这里的50%是指100克毛绒中不低于50克绒,其余50克为符合规格的毛片。另外,此含绒量包括鹅绒中鸭绒含量。
2、蓬松度:对于蓬松度的检测,我国采用GB/T 14272-2011《羽绒服装》中的方法,具体标准根据含绒量不同而不同,比如标称灰鸭绒含绒量为90%的,蓬松度达到14cm才算合格。
3、清洁度:通过水作载体来检测,经震颤把毛绒里所含的微尘粒掉入水中,这些微尘粒在水中将呈悬浊状,然后再用仪器来测定水质的透明度,测定羽绒清洁程度。清洁度≥350mm的羽绒服为合格,反之则未达到指标要求,说明羽绒杂质多,容易吸引起各种细菌到羽绒中,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。
4、耗氧指数:羽绒的耗氧指数是指100克毛绒中含有的还原性物质,在一定情况下氧化时消耗的氧气的毫克数。羽绒服耗氧指数≤10为合格,超过的说明羽绒水洗工艺不够规范,会引起细菌繁殖,对人体健康很不利。
5、异味等级:5名检验人员中3个人意见相同时作为异味评定结果,如果异味超出标准规定指标时,说明水洗羽绒生产过程中洗涤存在问题,这样羽绒服在穿着和保存过程中容易引起变质,影响到环境和人体健康
五、羽绒服的保暖度取决于什么
羽绒服充绒量80%算很不错的了,属于比较保暖的厚度,怕冷的朋友可以放心入手。
充绒量是衡量羽绒品质的指标,它是指一件羽绒服填充的全部羽绒的重量。一般户外羽绒服的充绒量根据目标设计的不同在250-450克左右。羽绒服的含绒量一般以超过70%为宜,具有一定的蓬松度和轻柔度。充绒量多少直接影响羽绒服的保暖度,消费者应根据自己的穿着需求来确定。
六、羽绒服保暖级别
鹅绒被的绒朵相较于鸭绒被更大,其蓬松度和回弹性都要优于鸭绒被,保暖性也更好。
(一)鹅绒被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“鹅绒被下出美人”这句话,或许很多人会觉得这句话过于夸大其词了,其实不然,鹅绒被不仅可以保暖、调节温度、吸放湿气还可以促进人体血液顺畅流通,这些优点足以使其获得这么高的赞誉。
(二)蚕丝被
蚕丝被有着“纤维皇后”的称誉,是公认的具有抗过敏,防螨抑菌和亲肤的被子。而且蚕丝里面还有高蛋白物质,长期使用的话可以使肌肤光滑细腻,还可以预防风湿病和皮肤病。但由于蚕丝的产量少,所以蚕丝被的价格也相对昂贵一些。
综上所述,鹅绒被和蚕丝被都在各自的领域中可以说是佼佼者,各有各的好,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消费能力来进行选择
七、羽绒服保暖系数
100g的绒量只适合在南方较为暖和的季节里穿着,北方寒冷的冬季或者南方寒潮来袭的时候,成人穿着的羽绒服充绒量要在150克与200克之间。而在-20℃以下,羽绒服绒量要在200克以上才适宜保暖。


- 相关评论
- 我要评论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