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战和二战,英国是理论上的赢家,其实都输得裤衩快掉下来了,为啥呢?主要是因为被人抽了太多血,并且让英国真正的竞争对手美国崛起了。所以一战和二战,英国和美国看起来是队友,其实他们才是对手。
(1)英国在一战中被抽了多少血?
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于英国人来说实在太过于残酷了,虽然这场战争的头前是法国人在挨揍,虽然法国人和德国人不和,不过法国人也被这场战争下破了胆子,于是后来修了马奇诺防线,并且在被物理破防之后,在德国人攻占巴黎之前抢先投降了。
不过尽管在这场战争中,英国佬的损失要比前线当血肉磨坊的法国人少得多,然而还是有90万之众的英国人变成了一战战场上的炮灰,并且还有22万人成了可怜的残疾人。不过死人不要紧,要紧的是英国人花掉的军费高达多达100亿英镑,当时的英镑可值钱多了,基本上是掏空英国的国库。这就让英国人很难受。
然而跟英国恰恰相反的是,美国人靠着在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反复横跳,四处卖军火挣到了很多钱,要知道在一战之前,英国原本是美国的债权国,美国人靠找英国人借钱过活,现在时代变了,英国人倒变成了美国的债务国。对于这个当初离家出走的逆子,英国人很火大,所以在巴黎和会跟着法国人一起挤兑美国人,而法国人也是傻,真的给英国人打工,帮忙赶走美国。总而言之,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,英国人面子还在,底子没了,真就感觉身体被掏空。
(2)面子和底子都没了的英国
第二次世界大战中,因为一开始的绥靖政策和后来的法国拉胯,导致英国人不得不遭遇德国人围住英国的事实,而英国本土是金融世界,没有多少生产力,所以它需要来自美国的帮助。而这个当初的不孝子就等着趁火打劫,于是在美国人的抬价下,英国人找美国借钱,然后从美国那里购入了几十艘驱逐舰和最需要的战斗机。
不过这些远远不够,于是当时的大英帝国的首相丘吉尔又不得不将英国海军的几处基地“租借”给了美国,为的就是50艘驱逐舰。除此之外,明里暗里,英国还把自己的很多资源廉价卖给了美国,使得美国声威渐隆,而大英的名声越来越差。
除此之外,英国还是成为了战场,本土受伤也惨重,虽然没有沦为大兵团搏杀的地面战场,但是战争还是有30多万英军血洒沙场和10万平民在德国人的轰炸机下被炸死炸伤,整场战争开支多达1200多亿美元,英国的黄金储备基本全部用光,海外的资产变卖了1/4。而且国内经济凋敝,英国老百姓生活也非常困难,他们要靠食物配给制才能活下去。
(3)结语
总而言之,在这场战争,英国人只赢了一个结果,但是过程中把很多东西都输光了,比如说金融霸权,英镑不好使了,世界成为了美元的天下。
这是蓝白旗帜2022年第40篇问答,写作不易,如果喜欢我的文章,麻烦点个赞吧!谢谢大家了!
众所周知,19世纪的英国是全球第一殖民大国,统治面积达到3400万公里,是列强中的巨无霸。
可是两次世界大战后,英国被美国超越,失去了全球军事、金融霸权,彻底沦为二流国家。
对此,很多人感到不解,两次世界大战英国和美国一样是战胜国,为什么英国衰落了?原因何在?
一战前英国已经有了衰落的迹象说到英国衰落的原因,很多人归咎于两次世界大战战争对英国的破坏;其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在一战前英国已经开始衰落,已经落在了美国的后面。
英国工业革命的发源地,是欧洲乃至世界第一个迈进资本主义的国家,在18世纪和19世纪曾是无可争议的世界经济领头羊,但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就现出颓废之势,被美国甚至德国赶超。
1859 年,美国制造业产值只有18.8亿美元,到 1900年则达130亿美元,居世界第一。
到1900 年,美国已经赶超英国,工业产值达到跃居世界首位,约占世界的四分之一;英国则占全世界的六分之一。
这一年,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(GDP)相当于英国的1.89倍。
一战爆发前的1913年,美国工业总产值继续增长,占全世界的比重增加到38%,比英、德、法、日四国的总和还多。
与此同时,英国的工业总产值则呈下降趋势,占比只有14%。
在此期间,美国的农业也欣欣向荣,发展迅速。
1870年美国的农业总产值为24.5 亿美元,1900 年上升为 47.17 亿美元,增加了几乎两倍。
一战爆发前,美国生产的小麦占世界产量的 四分之一。
英国不但被美国超越,也被德国迎头赶上。
1913年,德国工业总产值涨幅达到4.8,比英国高3.2%;德国工业总产值世界占比达到16%,比英国还高2%。
在对外贸易方面,1870 年英国世界占比首位,份额是五分之一,到了1913年虽然还是世界第一,已经下降到六分之一。
美国则由原来的十二分之一,增长到十分之一。
与此同时,英国在海外市场的竞争也走下坡路,在拉丁美洲、中东和远东受到美国和德国的挑战。
总之,在一战爆发前,英国的世界贸易依旧是全球第一,伦敦仍是世界金融中心,但英国经济大国的地位已经被美国取代,国力日渐式微,失去了大英帝国的光辉。
而一战的爆发,让英国元气大伤,其世界大国地位岌岌可危。
一战让英国风光不再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8月4日全面爆发到1918年11月11日拉上帷幕,前后持续了4年之久。
英国虽然不是一战的主战场,但是它也没有能置身事外,作为协约国主要成员参加了这场大战。
英、法虽然是战胜国,却在这场战争打得精疲力尽、焦头烂额。
一战给英国带来的影响是负面的,打击是沉重的。
首先是人员伤亡,让英国失去大量人才。
在一战中,英国付出了90万的人员伤亡,占到英国总人口的五十分之一,占成年青壮年的八分之一,而且其中贵族和知识分子占了三分之一。
人是第一宝贵的资源,人才匮乏的话,国家科技发展和经济振兴就没有动力,这对英国经济的打击是致命的。
而美国在一战中只损失了12万人,对于上亿人口的美国来说,影响不大。
其次是政治上的影响,英国的大国地位受到挑战。
从表面上看,英帝国的疆域不但没有减少,反而更加扩大;可是经过一战之后,殖民地人民要求独立的斗争如火如荼,各自治领的离心力越来越大,不再认可伦敦的老大地位,英国的控制力大大下降。
为挽救颓势,英国不得不在1926年,允许各自治领在内政外交方面获得独立,而组成互不隶属的只有名义的英联邦。
而各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也给英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,让英国经济雪上加霜。
再就是战争让英国经济遭遇重创,背负上沉重的债务。
在一战爆发前欧洲列强就开始厉兵秣马,进行疯狂的军备竞赛,英国同样不得不加大国防预算,进行扩军备战。
让英国1913年,英国的军费开支约为6.8亿美元,1914年一战爆发后,欧洲各交战国军费激增,作为交战国英国军费也水涨船高,在1915年,英国军费达到167.9亿美元,战争结束前军费更是高达810.4亿美元,占到了国民总产值的三分之一,为交战国之最。
而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,军费只占不到三分之一。
不管如此,美国由于远离战火,经济非但没有受影响,反而突飞猛进发展。
战争初期,美国保持中立,大量接受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军事订单。
整个一战期间欧洲大陆硝烟弥漫,工业能力大大下降,给了美国商品出口带来良机。
从1914年6月到1917年6月,美国共输出了69亿美元的商品,美国的贸易顺差从1914年的4.3亿美元猛涨到1917年的35.6亿美元,增幅接近9倍。
二战结束后,欧洲到处断壁残垣,百废待兴,更给美国带来发展契机,经济迎来了长达5年的“战争繁荣”周期。
以制造业为例,1913年至 1920 年的 7 年间,欧洲各国制造业总产量下降了23%,美国却增长了22%。
至1920年,美国的发电量相当于欧洲的总和,钢产量占全世界产量百分之五十,石油产量占世界产量的 百分之六十。
参战前的1916 年,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为1313 亿美元,1918年上升到 1518 亿美元。农业总收入从1914年的78亿美元,激增至1915年的100亿美元的空前未有的水平,再猛增至1919年的177亿美元(以上均按1958年的美元价格计算)。
战后美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。美国的国外投资从1913年的大约 20亿美元增加到 1930年 150亿美元,增幅达到7倍,其中 三分之一投放在欧洲。
反观英国,由于一战中巨大的军费开支,在战争中债台高筑。
这些债务有的是内债,面向国内发行公债;有的是外债,主要是向美国借债。
一战爆发前,英国对内发行了7亿英镑公债;一战期间,这个数据增加至少10倍,达到70亿英镑。
战争期间发行债券,老百姓肯定不愿意买,政府只能以高利率吸引百姓购买。
所以一战期间,英国国债利率高达5%,光是支付利息就让政府难以承受。
一战和二战对内发行的公债,政府还了一百年,到2014年才基本还清,仅利息就支出55亿英镑。
但是光是发行公债是不够的,只能是杯水车薪,还要对外举债。
英国和美国关系最亲密,只能向美国伸手,美国也来者不拒、慷慨解囊。
其实英国在一战结束的时候并没有那么惨,毕竟曾经是世界老大,经济强国,家大业大。
确切地说,当时的英国是债权国,不仅美国欠着英国4亿英镑债务,俄罗斯、法国、意大利也欠英国大量债务。
可是一战之后沙俄灭亡,新成立的苏维埃政权来了个死不认账:要账的话去找死去的沙皇吧。
法国则被战争打得只剩下一口气,更没有能力还账。
意大利也是如此,要钱没有,要命有一条。
如此一来,英国只能拉下脸向美国借钱。
这样下来,美国成为债主,战前所欠英国债务被抹平之后,还倒欠美国8.5亿英镑。
沙俄、法国、意大利共欠了英国多少钱?不多不少,15亿英镑。
如果三国偿还的话,英国还不至于那么惨,因为他们还不了,英国成为叫花子,处境凄惨,连隔夜粮都没有,经济复兴举步维艰。
一战过后,美国成了当时最大债权国,外面的债权103.4亿美元,其中英国占了将近一半,为43亿,法国为34亿,意大利为16.5亿美元。
虽然《凡尔赛和约》规定英、法等可以从德国得到战争赔偿,但美国坚持要他们同时要偿还美国的债务。
德国虽然要向英法赔偿113亿英镑,但是一下子拿不出,要分期来还,根本指望不上,所以英法提出一个方案:美国把我们的欠账一笔勾销,我们也不要德国的赔偿,但是美国不答应,英国只能咬着牙偿还,每年要偿还的债务高达4 000万英镑。
由于巨额债务影响,一战后英国经济发展缓慢,居民购买力的下降,英国工业品批发价格指数直线下挫了49%,其中支柱类产业如煤产量下降了29%,生铁产量下降了67%,钢产量下降了59%,造船吨位下降了68%,棉花消费量下降了43%,前景不妙。
二战让英国经济雪上加霜,彻底“衰落”一战的创伤还没有医治,二战又爆发了。
这场战争让英国耗去600亿英镑的军费,除了美国根据《租借法案》免费提供的那部分,还支出250亿英镑经费。
为了支付军火费用,英国变卖了战前海外投资的四分之一,但是还不远远够。
因此剩余的军费还是两个渠道,对内发行国债,对外借款。
国债较战前增加了两倍,外债高达37亿英镑。
内债还了100年,外债还了将近七十年,到2006年才还清。
二战中英国的黄金储备基本用光,而美国反而拥有了全世界75%的黄金储备。
在此情况下,英镑含金量大大降低,1949年贬值30%,其国际货币的地位已经名存实亡,逐渐被美元取代,伦敦也丧失了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。
一战之后,英国还有海外殖民地,还能薅羊毛割韭菜,获取资源;但是在二战之后,英国放弃了海外殖民地,这让英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政治地位也一落千丈。
两次世界大战重创了英国,虽然获胜但元气大伤,逐渐走上衰落之路。
而美国因为远离战火,经济飞速发展,使其成为超级大国。
其实英国不是衰落了,而是因为美国,苏联、中国、德国、日本的先后崛起,让英国的国际地位有所下降。
目前,无论政治、军事,还是经济,英国虽然不再是超级大国,但依然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国家,回归到了他应有的位置上。


- 相关评论
- 我要评论
-